《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2022,北京)》由中国人群肝癌筛查指南制定专家组和工作组共同完成。以下是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要:
背景与目的:肝癌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5年生存率较低。为了降低肝癌疾病负担,优化肝癌筛查策略是关键。本指南旨在提供循证推荐的筛查方法,以规范中国人群肝癌筛查实践。
指南形成方法:由国家癌症中心发起,多学科专家参与,采用国际规范的指南制定方法,基于最新研究证据和中国国情,关注关口前移。
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指南针对肝癌筛查过程中的筛查人群、筛查技术、监测方案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基于证据的推荐。
流行病学问题:肝癌是全球和中国恶性肿瘤死亡的常见原因,中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仍低。
肝癌病因: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导致肝细胞癌(HCC)的主要感染性因素。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可降低进展为HCC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
筛查技术:推荐使用超声(US)联合甲胎蛋白(AFP)检测作为肝癌筛查技术,监测间隔为12个月,慢性肝病患者推荐监测间隔为6个月。
筛查方案有效性:采用US或US联合AFP检测的监测方案能提高肝癌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肝癌检出率和生存率,可能会降低肝癌死亡率。
筛查技术安全性:关于肝癌筛查安全性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评价。
经济性:中国人群开展肝癌筛查的经济学证据有限,初步提示AFP或HBsAg检测初筛评估出高风险人群后再行US可能具有成本效果。
可获得性:中国人群肝癌筛查的可获得性整体较低,主要体现在筛查覆盖率。
监测方案:对于肝癌高风险人群,推荐使用US联合AFP检测作为监测技术。
实施相关情况:中国现行的国家级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包括肝癌筛查,由中央财政支持。
质量控制:肝脏US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实验室应建立质量控制策略。
肝癌筛查模式及实施机构:中国现行的肝癌筛查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向特定范围和区域的适龄社区居民。
肝癌筛查指南:提供了肝癌筛查的具体技术方案,包括监测方案推荐和监测依从率。
肝癌疾病负担:提供了中国人群肝癌疾病负担的多数据源证据更新整合分析。
肝癌筛查指南比较:比较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肝癌筛查指南。
肝癌风险预测模型:介绍了基于不同病因和疾病状态的风险评估模型。
肝癌筛查技术:讨论了肝癌筛查技术的准确性,包括US、AFP、CT、MRI以及新型分子标志物。
肝癌筛查方案对死亡率的影响:有限的几项研究提供了关于肝癌筛查方案对死亡率影响的证据。
肝癌监测方案:讨论了肝癌监测方案的有效性,包括不同监测间隔和监测措施的比较。
肝癌筛查模式:介绍了中国肝癌筛查模式及实施机构的具体情况。
肝癌筛查质量控制:强调了肝脏US操作和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重要性。
以上是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要,涉及肝癌筛查的多个方面,包括背景、方法、技术、效果评估、经济性和实施情况等。
猜你喜欢
- 1周前盘状外侧半月板(DLM)中国专家共识2023:诊断、分型与关节镜治疗全攻略
- 1周前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免费下载+核心要点速览
- 2个月前《脓毒症相关炎症标志物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5
- 3个月前中国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3个月前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下生殖道感染筛查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 3个月前《备孕保健专家共识(2023)》
- 3个月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 3个月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
- 3个月前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修订版)
- 4个月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