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的网站✳️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足诊治指南

糖尿病足及高危足的概念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因糖尿病所致的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或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导致的足踝部皮肤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伴或不伴感染。糖尿病高危足则指糖尿病患者未出现足溃疡但存在严重周围神经/血管病变,不管是否存在足畸形或足溃疡史或截肢(趾)史。

糖尿病足与下肢动脉病变的流行病学

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治疗困难,花费巨大。国内外资料显示,在所有的非外伤性低位截肢手术中,糖尿病患者占40%~60%,在糖尿病相关的低位远端截肢中,有85%是发生于足部溃疡后。我国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比例为21.2%[2]。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神经病变表现包括患肢皮肤针刺样或者烧灼样疼痛等感觉异常、肢端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可呈袜套样改变,行走时踩棉絮感;查体可见皮肤干而无汗,脱屑,可见毛脱落。下肢缺血表现包括患者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缺血部位出现溃疡或坏疽,部分合并局部感染。查体可见皮肤营养不良、毛少、肌肉萎缩,皮肤干燥、弹性差,双足(趾)皮温下降,严重时足趾皮肤青紫。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糖尿病足的辅助检查

神经病变检查包括10g尼龙丝检查法、震动觉检查、跟腱反射、痛觉、温度觉检查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血管病变检查包括体检、皮肤温度检查、踝肱指数、经皮氧分压、血管彩色多普勒以及血管影像检查。

糖尿病足的诊断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依据包括符合糖尿病诊断、具有下肢缺血的临床表现和/或体征、静息时ABI<0.9或静息时ABI>0.9但运动时出现下肢不适症状,行平板运动试验后ABI降低15%~20%或影像学提示血管存在狭窄、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或者CTA、MRA等影像学检查均可明确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需要明确的糖尿病病史、在诊断糖尿病时或之后出现的神经病变、具有下肢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在5项检查中有2项或2项以上异常。糖尿病足感染依据感染范围和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度。糖尿病足的分类、分级包括依据溃疡的病因进行分类、依据坏疽的性质分类以及糖尿病足的分级。

糖尿病足的治疗

糖尿病足的防治目标是预防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进展,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糖尿病足患者死亡率;预防缺血导致的溃疡和肢端坏疽,预防截肢或降低截肢平面,改善间歇性跛行患者的下肢肢体功能状态。防治策略包括三级预防:一级预防防止或延缓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二级预防缓解症状,延缓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的进展;三级预防进行血运重建,溃疡综合治疗,降低截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内科治疗方面,要重视综合治疗,包括良好的代谢管理、下肢运动康复治疗以及药物治疗。血管重建手术治疗方面,包括缺血的分级和评估、血运重建指征、血运重建的目标和方式选择以及血流重建的方式。糖尿病足创面处理包括促进创面愈合的前提条件、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此外,糖尿病足中医中药治疗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文件下载

若需要预览本资料详情,或下载失效,请到留言本留言→→  留言本 联系站长

下载密码:1454  文件大小:1.25MB

免费下载

文章下方广告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