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景知识
淋巴上皮癌(Lymphoepithelioma Carcinoma, LEC)是一种罕见的上皮源性恶性肿瘤,与 EB 病毒(EBV)感染密切相关。它可原发于全身多个系统及器官,如肺、胃、涎腺等。由于其发病率低,临床实践中缺乏对其的规范化诊疗指南,限制了精准诊治的实施。
2. LEC 的流行病学
LEC 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原发部位的 LEC 中位发病年龄和性别分布有所不同。
EBV 感染是 LEC 发生的重要因素,但不同原发部位 LEC 患者的 EBV 感染情况不同。
3. LEC 的临床表现
LEC 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常不具有特异性,往往与该部位其他肿瘤症状相似,难以根据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4. LEC 的影像学
CT、MRI、超声检查、PET - CT 等放射学检查对 LEC 的定位诊断、临床分期、治疗反应评估、随访监测非常重要。
5. LEC 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征
LEC 镜下形态具有特征性,大部分肿瘤由低 - 未分化的肿瘤细胞和显著的淋巴细胞间质组成。
LEC 表达 CK pan、EMA 等广谱上皮标记,不同部位 LEC 的免疫表型和分子特征有所不同。
6. 诊断及鉴别诊断
LEC 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典型 LEC 主要由低分化上皮样细胞及丰富的淋巴细胞间质组成,不典型患者需进行 EBER 检测辅助诊断。
不同部位 LEC 需与相应部位的其他肿瘤相鉴别。
7. LEC 的治疗
外科治疗:早期 LEC 患者首选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根据 TNM 分期、病理、切缘等因素决定后续是否行辅助放疗、化疗。
系统治疗:包括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疗方案建议参照原发部位的常见病理类型肿瘤方案。免疫治疗在 LEC 中报道有限,但 PPLEC 患者 PD - L1 常阳性表达,大多可从免疫治疗中获益。靶向治疗在 LEC 中报道较少,效果欠佳。
放射治疗:PPLEC 对放射治疗敏感性较高,Ⅲ期患者可获益,Ⅳ 期行姑息治疗亦有价值。
8. LEC 的预后
LEC 患者的预后通常优于该病灶所在器官的其他恶性肿瘤患者。
以上内容为淋巴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5 版)的核心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 LEC 的诊疗指导意见,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疗效并改善预后。
猜你喜欢
- 2周前202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0–59天婴儿严重细菌感染(包括新生儿败血症)体外诊断试剂目标产品概况(TPP)》
- 2个月前《脓毒症相关炎症标志物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5
- 2个月前盘状外侧半月板中国专家共识及实践指南2023年
- 2个月前中国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2个月前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下生殖道感染筛查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 2个月前《备孕保健专家共识(2023)》
- 2个月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 2个月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
- 2个月前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修订版)
- 3个月前2025首尔共识: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实践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