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的网站✳️

院前创伤急救止血专家共识(2025年版)

背景与必要性

创伤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全球每年约有490万人死于创伤,占总死亡人数的8%。在中国,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未控制的出血是创伤早期复苏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制定止血流程的重要性

推荐意见1:制定和完善院前创伤急救止血流程和规范,可显著降低创伤患者因出血导致的死亡风险。(证据质量:1A,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2:实施院前创伤急救止血流程有助于出血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判断出血患者病情,并合理配置急诊医疗资源。(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管理制度

推荐意见3:针对院前急救人员,制定院前创伤急救止血流程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升创伤急救止血效率,改善创伤急救医疗质量。(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创伤现场评估

推荐意见4:院前创伤急救时,不管现场情况如何紧急,急救人员应严格遵循创伤现场急救DRCAB评估流程,首先对周围环境进行安全评估。(证据质量:1B,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5:院前创伤急救时,急救人员应遵循DRCAB流程对患者进行损伤严重程度评估与救治,第一时间排查患者是否存在可见的或可预期的致死性出血,并立即给予有效的止血措施。(证据质量:1B,推荐强度:强)

止血治疗目标

推荐意见7:院前创伤急救止血治疗的核心目标是迅速止血,减少血液流失,维持有效血容量,避免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同时缓解患者不安定情绪。(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8:院前创伤急救应遵循时间优先策略,尽量缩短创伤发生至止血干预之间的时间间隔。(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止血治疗措施

推荐意见9:体表活动性出血如面部、躯干、四肢,应立即采取局部压迫或加压包扎止血。四肢压迫止血无效时或无法快速定位出血点时,应及时使用止血带。(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0:特殊部位出血(如腋下、腹股沟或颈部)应及时使用止血敷料填塞伤口并加压包扎,还可考虑短时间按压颈动脉来减少血流,同时应保护患者的气道。(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1:骨盆骨折伴活动性出血,应使用骨盆外固定带或简易支架限制活动减缓出血,并尽快转运至医疗机构。(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止血治疗的注意事项

推荐意见12:在院前创伤急救时,若无制式止血工具,可使用布带或腰带等材料制作临时止血带,绑扎位置应避开关节,确保有效止血并控制使用时间在2小时以内。(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3:对于创伤后3小时内的活动性出血患者,应尽早应用氨甲环酸(TXA),首剂1g静注(10分钟内完成),随后以1g维持剂量在8小时内输注完成。(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推荐意见14:对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采取限制性液体复苏策略,目标为维持收缩压80mmHg或触及桡动脉搏动。若合并严重颅脑损伤(GCS≤8分),则应维持脑灌注压(CPP)≥60mmHg,推荐保持收缩压>110mmHg或平均动脉压(MAP)≥80mmHg,以降低继发性脑损伤风险。(证据质量:1B,推荐强度:强)

教育培训

推荐意见15:所有急救人员均应接受规范化的院前急救止血流程的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对普通平民应推广院前止血治疗的科普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创伤现场安全评估的重要性、创伤现场急救DRCAB评估流程、物理止血方法、止血带的使用等。(证据质量:1C,推荐强度:强)

文件下载

若需要预览本资料详情,或下载失效,请到留言本留言→→  留言本 联系站长

下载密码:1454  文件大小:1.35MB

免费下载

文章下方广告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