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后低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是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高血压防治分会制定的指南文件,旨在为餐后低血压(PPH)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提供指导,以改善患者预后。PPH 是一种与进餐相关的血压下降现象,常见于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和帕金森病患者中,可能导致晕厥、跌倒及心脑血管事件。共识内容涵盖PPH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评估、治疗策略及管理流程,强调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
一、PPH的流行病学
患病率:健康老年人及养老院老年人PPH患病率为24%~38%,住院老年患者为20%~91%,糖尿病患者约为40%,帕金森病患者为40%~82%。国内研究显示住院老年患者PPH发生率为59.3%~80.1%。
二、PPH的发病机制
PPH的病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餐后内脏血管舒张减少静脉回流,需交感神经兴奋维持血压。PPH患者交感神经活性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不足,导致血压下降。
胃肠激素变化:胰岛素、GLP-1、GIP等激素变化影响血压。GLP-1可减轻餐后血压下降,而GIP影响不一。
内脏血流增加及胃排空速度异常:餐后内脏血流量显著增加,胃排空异常(如胃轻瘫)常见于PPH相关疾病。
三、PPH的诊断和评估
诊断标准:餐后2小时内收缩压下降超过20 mmHg,或降至90 mmHg以下,或出现心脑缺血症状。
血压评估:推荐使用家庭血压监测(HBPM)和动态血压监测(ABPM)。
危险因素评估:包括高龄、低体重、餐前血压、饮食成分、药物使用及合并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等)。
风险评估:PPH患者发生脑血管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晕厥、跌倒和冠状动脉事件风险增加。
四、PPH的治疗
PPH的治疗需结合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少食多餐、餐前饮水、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避免饮酒、适当饮茶或咖啡、餐后适当运动。
药物调整:调整降压药服药时间至两餐之间,避免使用利尿剂等可能加重PPH的药物。
药物治疗:
咖啡因:作为腺苷受体拮抗剂,可刺激交感神经系统,维持血压。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延缓胃排空,减少胃肠肽释放,减轻餐后血压下降。
瓜尔胶:天然食品增稠剂,延缓胃肠道排空,缓解餐后血压下降。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抑制胃肠道激素分泌,调节内脏血流,减轻餐后血压下降。
GLP-1激动剂:减缓胃排空,减弱餐后血压下降,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五、结论
PPH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帕金森病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中,也可见于健康的老年人。PPH的治疗目标是减少餐后血压下降,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事件和改善风险预后。共识强调了PPH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详细的诊断流程和治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