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UIA)提供了全面的管理建议,涵盖流行病学、筛查、诊断、治疗策略、术后随访以及特殊人群的管理。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循证医学依据,以改善UIA患者的临床管理。
流行病学与筛查
指南建议对某些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包括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和有动脉瘤家族史的个体。研究表明,在中国35-75岁成人中,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7%,并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加。因此,定期筛查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诊断
虽然大多数UIA患者无明显症状,但仍需详细评估相关症状。指南推荐使用头颅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TA)进行UIA的筛查和随访。对于需要进一步确诊或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破裂风险评估
高血压、吸烟、动脉瘤直径大于7mm、后循环动脉瘤及形态不规则的动脉瘤均为破裂的高危因素。指南建议结合多种影像学技术,如高分辨率血管壁MRI和人工智能辅助的破裂风险评估模型,来准确评估动脉瘤的破裂风险。
治疗决策
对于高破裂风险的UIA患者,推荐进行手术治疗。对于低破裂风险的UIA,保守治疗和定期随访是可行的选择。患者的具体情况将影响治疗决策,应综合考虑。
外科夹闭与血管内介入
外科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是有效的UIA治疗方式。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动脉瘤的特点而定,以确保最佳治疗效果。
术后检查与随访
术后,UIA患者需定期随访,以评估动脉瘤的复发情况、载瘤动脉的通畅性以及新发动脉瘤的发生。定期检查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降低患者风险。
药物治疗
指南不推荐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来预防UIA破裂,强调应基于个体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用药方案。
特殊部位或人群的临床管理
对颅内多发动脉瘤、颅内外动脉狭窄合并UIA、颈动脉海绵窦段UIA、儿童UIA、妊娠期UIA、复发性颅内动脉瘤、巨大UIA及心脏黏液瘤性UIA的管理提供了相应建议,确保不同人群的个体化治疗。
《中国未破裂颅内动脉瘤临床管理指南(2024版)》基于循证医学的原则,提供了44条推荐意见,旨在为UIA患者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实用指导,最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 1周前盘状外侧半月板(DLM)中国专家共识2023:诊断、分型与关节镜治疗全攻略
- 1周前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免费下载+核心要点速览
- 2个月前《脓毒症相关炎症标志物急诊应用专家共识》2025
- 3个月前中国全凭静脉麻醉临床实践指南(2024版)
- 3个月前人工流产围手术期下生殖道感染筛查和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
- 3个月前《备孕保健专家共识(2023)》
- 3个月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联合检测专家共识
- 3个月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专家共识(2021)
- 3个月前骨代谢生化指标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 修订版)
- 4个月前支气管哮喘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