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颅内未破裂动脉瘤诊疗指南2021》的内容,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和中国颅内动脉瘤计划研究组联合制定。该指南旨在提供基于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的规范化诊疗指导,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未破裂动脉瘤(UIA)患者。以下是该文件的核心内容概要:
UIA流行病学特点:UIA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2%,年破裂率在1.0%至7.3%之间,年增长率为1.8%至9.0%。
影像学检查:推荐使用1.5T及以上的TOF-MRA进行UIA的检出,CTA可作为备选方式。对于MRA或CTA不能明确诊断的UIA,或者评估为高破裂风险的UIA,应进一步接受DSA检查。
风险评估:包括高血压、吸烟、既往SAH史、家族性动脉瘤史等流行病学危险因素,以及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如直径、纵横比、尺寸比、部位、不规则性)和血流动力学特征。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包括宽颈动脉瘤、动脉瘤体发出分支血管、大脑中动脉瘤等。介入治疗的主要方式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球囊辅助栓塞术、血流导向装置置入术和载瘤动脉闭塞术。
开颅治疗:对于宽颈、大或巨大、宽颈和部分复杂动脉瘤,开颅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手术方法包括直接手术夹闭、血管旁路移植+闭塞术以及包裹术。
术后随访:推荐术后患者进行规律的影像学随访,以了解动脉瘤的转归。随访方式包括DSA、MRA和CTA,随访时间点根据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RQoL):评估UIA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工具主要有SF-36和EQ-5D。治疗方式、治疗相关并发症、精神心理状况与认知功能均会影响患者的HRQoL。
复发处理:术后动脉瘤复发的定义是在术后的影像随访中,完全闭塞后的动脉瘤出现任何的瘤颈、瘤体显影或新生子囊。复发后的治疗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麻醉管理:麻醉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并优化患者的生理状态,防止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围术期用药:包括渗透性脱水剂、抗癫痫药物和抗血管痉挛药物的使用。
指南还强调了对UIA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性,包括流行病学特点、影像学检查、风险评估、治疗策略选择及术后随访等方面,以实现个体化治疗。同时,指南提出了多项推荐意见,涉及UIA的筛查、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方面。